一、时间与地点安排
入围决赛名单公布:2024年11月29日
决赛准备:2024年11月30日-12月27日
决赛:2024年12月28日-29日
闭幕式(暨颁奖仪式)及比赛结果公布:2024年12月29日
比赛地点:中国·南宁,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
二、参赛队伍与人员
1.初赛排名前50的参赛队晋级决赛。
2.每支参赛队由3-5名在校学生组成,参赛选手不得跨校组队,国际混合队除外。
3.每支参赛队不超过2名指导老师,每名指导老师最多指导2支参赛队。
4.基于决赛形式,晋级决赛的参赛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与需要,选派成员参赛,1名指导教师、3名参赛选手。获奖证书中将呈现参赛队全部成员。
三、决赛内容
线下决赛前,参赛队对初赛作品与运营过程进行复盘,并提交复盘报告(Word/PPT/PDF)。
线下决赛时,参赛队抽签确定竞赛日的答辩(轮次)和场地,完成运营陈述与答辩,其中陈述8分钟,答辩7分钟,每队合计15分钟。
四、决赛流程
(一)运营复盘
11月30日-12月27日期间,参赛队对初赛的实施进行综合复盘,能够从商品、短视频与直播脚本设计、海报设计、团队协作、直播实战的执行过程等方面分析团队的创意、思路、做法与经验,形成复盘报告。
报告板式结构不做限制,格式支持Word/PPT/PDF,若有多媒体文件(视频、音频),也请一并上传。
完成后的报告需要通过比赛官网进行提交,在线下决赛之前可以进行编辑与修改。12月28日0点后不可进行更改。
(二)线下决赛
参赛队在指定时间前,抵达线下竞赛场地,决赛详细流程安排如下:
(三)线下活动
为了进一步增强国际化教学交流与跨文化交际,决赛期间还将举行丰富的文化活动,欢迎参赛队、指导教师参加。
具体活动内容,另行通知。
五、决赛规则
(一)人员变更
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在报名结束后不得随意更换。如需更换,须由学校二级学院及以上部门于线下决赛开赛5个工作日之前出具书面说明,经组委会核实后予以更换。
(二)熟悉场地
组委会安排在决赛报到结束后,各参赛队统一有序熟悉场地。
(三)中国参赛队注意事项
1.参赛队需要在指定时间之前,通过比赛官网提交复盘报告。
2.线下陈述与答辩过程中,参赛队不可身着校服、奇装异服。允许淡妆及答辩所需的相关设施设备、材料。
3.线下陈述与答辩过程中,参赛队需要自行沟通并确定主讲人、陈述方式及答辩协作。
4.陈述与答辩为封闭式竞赛,不允许指导教师、其他参赛队观摩。
5.答辩教室中会为参赛队提供复盘报告展示所需的大屏。
6.如提交的复盘材料中包含音频、视频等要素,请勿使用Word、PDF格式,并在PPT格式下做嵌入处理,确保能够正常播放,或一并提交音视频。
(四)混合及海外参赛队注意事项
1.决赛在中国南宁的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举行,海外参赛队选手及教师须在决赛前完成护照和中国签证的办理,做好出行准备。
2.参赛队需要在指定时间之前,通过比赛官网提交复盘报告。
3.线下陈述与答辩过程中,参赛队不可身着校服、奇装异服。允许淡妆及答辩所需的相关设施设备、材料。
4.线下陈述与答辩过程中,参赛队需要自行沟通并确定主讲人、陈述方式及答辩协作。
5.陈述与答辩为封闭式竞赛,不允许指导教师、其他参赛队观摩。
6.答辩教室中会为参赛队提供复盘报告展示所需的大屏。同时,还将提供便于与评委相互交流的实时翻译大屏。
7.参赛队在抵达中国后,在统一组织与安排下,参加赛前说明会,了解比赛流程与安排。
8.如提交的复盘材料中包含音频、视频等要素,请勿使用Word、PDF格式,并在PPT格式下做嵌入处理,确保能够正常播放,或一并提交音视频。
六、决赛评分
由评委人工评分,计分规则如下:
参赛队得分=运营复盘报告制作得分×40% + 现场答辩得分×60%
(一)复盘报告评分标准
(二)现场答辩评分标准
七、奖项设置
数字青年创新创业实战赛决赛,以实际参赛队总数为基数,依据四舍五入的原则,设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、优秀奖,占比分别为10%、20%、30%、40%,并颁发纸质荣誉证书。
决赛排名第一的参赛队可获得20000泰铢奖励;决赛排名第二、第三的参赛队可获得15000泰铢奖励;决赛排名第四、第五、第六的参赛队可获得10000泰铢奖励。
国际课堂教学设计赛赛项,以实际参赛教师总数为基数,依据四舍五入的原则,设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、优秀奖,占比分别为10%、20%、30%、40%,并颁发纸质荣誉证书。
竞赛组委会将邀请优秀参赛教师莅临决赛现场,进行课堂教学经验分享。
比赛结果排名第一的参赛教师可获得20000泰铢奖励,排名第二、第三的参赛教师可获得15000泰铢奖励,排名第四、第五、第六的参赛教师可获得10000泰铢奖励。
八、比赛安全
(一)组织机构
1.设置安全保障组,组长由组委会主任担任。成员由各赛场安全责任人担任。每一赛场指定一名安全责任人,对本赛场的安全负全责,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负责调集救援队伍和专业救援人员,安排场内人员疏散。
2.建立与公安、消防、司法行政、交通、卫生、食品、质检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,保证比赛安全,制定应急预案,及时处置突发事件。设置医护人员、消防人员和保安人员的专线联系,确定对方联系人,由场地安全负责人对口联系。比赛场地布置和器材使用严格依照安全施工条例进行。场地布置划分区域,并按安全要求设定疏散通道,并在墙面显著位置张贴安全疏散通道和路线示意图。
(二)赛项安全管理
1.比赛设备和设施安装严格按照安全施工标准施工,电源布线、 电器安装按规范施工。
2.按防火安全要求安置灭火器,并指定责任人在紧急时候使用。
3.赛项竞赛规程中明确国家(或行业)相关职业岗位安全的规范、条例和资格证书要求等内容。
4.组委会在赛前对本赛项全体裁判员、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》等法律法规,建立完善的安全事故防范制度,在赛前对选手进行培训,避免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。
5.组委会将建立专门方案保证比赛命题、赛题保管、发放、回收和评判过程的安全 。
(三)比赛环境安全管理
1.组委会赛前组织专人对比赛现场、住宿场所和交通保障进行考察,并对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。赛场的布置,赛场内的器材、设备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。赛前需进行赛场仿真模拟测试,以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。承办院校赛前按照赛项组委会要求排除安全隐患。
2.赛场周围设立警戒线,防止无关人员进入,发生意外事件。比赛现场内参照相关职业岗位的要求为选手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。在具有危险性的操作环节,比赛前裁判员要检查、确认设备正常,比赛过程中严防选手出现错误操作。
3.为确保本次大赛的顺利进行,承办院校建立大赛期间相应的安全保障制度,同时由安全保卫、校园环境及卫生医疗保障组执行如下:
(1)比赛期间所有进入赛区车辆、人员需凭证入内,并主动向工作人员出示;
(2)在比赛开始前,选手要认真了解比赛规则、流程和应急疏散图;
(3)赛场由裁判员监督完成电气控制系统通电前的检查全过程,对出现的操作隐患及时提醒和制止;
(4)比赛相关设备使用独立的电源,保障安全;
(5)比赛过程中,参赛选手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,遇有紧急情况,应立即切断电源,在工作人员安排下有序退场;
(6)各类人员须严格遵守赛场规则,严禁携带比赛严令禁止的物品入内;
(7)安保人员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通报赛场负责人员;
(8)比赛场馆严禁吸烟,安保人员不得将证件转借他人;
(9)如果出现安全问题,在安保人员指挥下,迅速按紧急疏散路线撤离现场 。
4.赛项组委会同承办院校在赛场环境中存在人员密、车流人流交错的区域,除了设置齐全的指示标志、增加引导人员外,并开辟备用通道 。
5.竞赛期间,赛项承办院校在赛场管理的关键岗位,增加力量,并建立安全管理日志 。
(四)生活条件保障
1.线下决赛期间由赛事承办院校统一安排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食宿。承办院校须尊重海外与少数民族参赛人员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习俗,根据国家相关的民族、宗教政策,安排好少数民族参赛选手和教师的饮食起居。
2.比赛期间安排的住宿地要求具有宾馆、住宿经营许可资质。
3.除必要的安全隔离措施外,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,保护个人隐私和人身自由。
(五)参赛队职责
1.各院校在组织参赛队时,须安排为参赛选手购买比赛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。
2.各院校参赛队组成后,须制定相关管理制度,并对所有参赛选手、指导教师进行安全教育。
3.各参赛队伍须加强参与比赛人员的安全管理,并与赛场安全管理对接。
4.参赛队如有车辆,一律凭组委会核发的证件出入校门,并按指定线路行驶,按指定地点停放。
5.参赛队可自行安排陈述与答辩环节的成员职责。
(六)应急处理
比赛期间发生意外事故时,发现者应第一时间报告赛项组委会,同时采取措施,避免事态扩大。组委会应立即启动预案予以解决。出现重大安全问题的赛项由组委会决定是否停赛。
九、比赛场地
(一)比赛场地
每个答辩教室(场所),配备比赛用统一背景,以及桌椅、大屏、麦克风等设备。
(二)比赛网络
赛场提供满足比赛所需的外网网络环境。
(三)比赛设备
每个答辩教室(场所)配备有播放复盘报告的大屏。
十、申诉与仲裁
各参赛队对不符合大赛和赛项规程规定的仪器、设备、工装、材料、物件、计算机软硬件、竞赛使用工具、用品,竞赛执裁、赛场管理,以及工作人员的不规范行为等,可向赛项仲裁组提出申诉。申诉主体为参赛队指导教师。指导教师可在比赛结束后1 小时之内向仲裁组提出书面申诉。
书面申诉应对申诉事件的现象、发生时间、涉及人员、申诉依据等进行充分、实事求是的叙述,并由教师亲笔签名,非书面申诉不予受理。仲裁工作组在接到申诉报告后的2小时内组织复议,并及时将复议结果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方。仲裁工作组的仲裁结果为最终结果。申诉方可随时提出放弃申诉,申诉方不得以任何理由采取过激行为扰乱赛场秩序。